解析:从90后到"90后"快手联合百媒千城记录中国人

怎样才算是“了不起”的活着?
有人说是像乔布斯一样改变世界,也有人说是永远在挑战自我的路上不断向前。而快手说,把平凡生活过得不平凡,就是了不起。
所以,快手才会在近期联合《齐鲁晚报》、《南方都市报》等百家社会权威媒体,做出“百媒千城,快手记录了不起的中国人”系列报道。在这百余篇特稿报道中,可谓涵盖了从90后到“90后”的所有年龄段人群,从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普通职员、对残障儿童视如己出的90后普通女教师,到年逾古稀仍活力四射的运动达人、鲐背之年仍匠心不灭的传统文化传承人……无论他(她)们年龄几何,在“快手记录了不起的中国人”的视角中,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中国人。
譬如《呼和浩特日报》报道的特教老师李学娇。多年来,她在特教岗位上把每一个患有自闭症、唐氏综合征等病症的儿童,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导。在她的悉心照料下,那些平时连和亲人都有可能不多交流的孩子,却都叫她“妈妈”,把她当做最信赖的人。这是来自一名20+年轻人的了不起,她用她的博爱和善良,用实际行动为90后正名,“我们不是’垮掉的一代’,而是了不起的一代。”
特教老师李学娇 《呼和浩特日报》报道李学娇又譬如《潍坊晚报》报道中被称为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活化石”的杨洛书老人。已经91岁高龄的他,最近仍在坚持创作《封神榜》年画,现在已经刻出了十多个版样。他7岁开始摸刻刀,14岁时跟父亲学印年画,17岁进作坊当学徒。几十年的刀耕不辍。不但让他首创了《水浒》木版年画,还把《西游记》、《红楼梦》等中国传统故事刻了出来,打破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单一人物造型为主的传统模式。直至今日,杨洛书老人每年都会创作新作品sketchup,他用无尽的活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创造着属于生命的辉煌,诉说着“我们不是行将就木的将死之人,而是了不起的老人。”
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活化石杨洛书 《潍坊晚报》报道杨洛书更有《荆门晚报》报道的普通园林工人张元元,19年如一日为守护城市的绿化任劳任怨;《保定晚报》中出生在80后的“海参哥”姚建国,在徒步达人里他不是走过最多路的,但他徒步资助贫困学子的举动却是最特殊的……多数人在用他(她)们的汗水、心血与默默耕耘,支撑着小家、维护着国家。
从90后到“90后”,没有谁能逃脱生活的重担,但通过他们用心、努力的经营,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被他们过出了闪光点。把平凡生活过得不平凡,才是当下中国人最值得称颂的生活方式。快手看到了这一点,百余家媒体也看到了这一点,所以才会有“快手记录了不起的中国人”联合报道。在那百余篇报道中,不约而同采用纪录片口吻的平叙方式,就像不加人工剪辑挑选,忠于记录生活真相的快手螺纹堵头资料,他们充当的是幕后的记录者:对不同人群、不同年龄段皆一视同仁的记录者。
所以无论90后还是“90后” ,在快手看来,只要认真生活,都是值得被尊重的“了不起的中国人”。